遗传改良:如何确定猪育种的目标性状

遗传改良:如何确定猪育种的目标性状

浏览量:

遗传改良:如何确定猪育种的目标性状

猪育种是人们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根据社会需要而对猪的部分性状进行针对性地改造。虽然对动物进行驯化、驯养及性状选择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育种作为系统性学科而应用到实践中的时间并不久远。在我国,对于猪育种技术的研究也有了几十年历史,但其被大力推广到实践中及被养殖企业接受和认可应该始于“联合育种”这一概念的提出。

整个猪育种环节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一步便是确定目标性状,它是通过育种工作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导向,直接体现了整个育种工作期望达到的目的。因此,确定育种中的目标性状是整个育种过程的重心,所有育种工作要始终围绕合理的育种目标而开展。
猪的主要性状
根据各性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可将猪的性状归纳为6种类型:次级性状,体貌性状,肉质形状,繁殖性状,生长发育性状及胴体品质性状。这6种主要性状还可以细分为多种具体的性状,其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参差不齐,测定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

次级性状
猪的次级性状是指与猪的行为、体质及抗病能力有关的性状。这些性状很难用定量的方式去描述,并且其遗传机制及其复杂,并没有被研究的非常透彻,部分性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不大,例如没有研究表明猪的行为对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有关联。

体貌性状
猪的体形外貌性状包括前、后肢,复线,乳头数目及运动姿态等可以直接观察的性状。这些性状中对使用年限影响最大的是运动姿态,但是其遗传力低而导致遗传改良的效果不明显。育种工作者对于体形外貌性状进行选择时,一般主要是对四肢和乳头数进行评分,这种方式比较客观、明显,也容易让人接受;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进行计算而考虑融入综合育种值中。

肉质形状
肉质性状包括肉色、PH、嫩度、系水力及肌内脂肪含量等。这些性状影响着猪肉的风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选择。以中国的地方品种和国外“良种猪”为例,中国地方猪种的肌内脂肪含量普遍高于国外良种猪,特别以宁乡猪为典型,其肉质肥而不腻、口感优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地方猪种口感风味比国外“良种猪”强,这深受肉质性状的影响。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对肉质性状进行评判选择,更多地是利用对肉色、PH、嫩度和系水力的测定。

繁殖性状
猪的主要繁殖性状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出生重、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仔猪存活率等。繁殖性状具有容易测定、直观、遗传力低等特点,但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存活率对整个养殖场的效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繁殖性状遗传力低,客观因素对繁殖性状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对母猪生活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进行改善很容易发现繁殖性状会有明显提高的迹象,但繁殖性状作为重要的经济性状,其遗传变异的加性效应的利用非常必要,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猪的部分繁殖性状估计育种值,而获得相应的遗传进展。

生长发育性状
生长发育性状包括日增重、采食量、饲料报酬、饲料转化率等,其中日增重、采食量可以通过简单测定而计算出来,饲料报酬、饲料转化率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获得,但过程较为复杂。

饲料转化率是猪生长发育性状中的重要经济性状,在整个养猪过程中,饲料成本所占总养殖成本的比重最高,且该性状具有中等遗传力,可以作为育种的目标性状;日增重也是较为重要的生长发育性状,与经济效益关系密切,且测测定手段和过程相对简易,是生长发育性状中的首选。

胴体品质性状胴体品质性状一般包括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和胴体脂肪含量等,这些性状都可以通过对猪进行屠宰而进行测定,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胴体瘦肉率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影响着猪价,因此胴体瘦肉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巨大,且胴体瘦肉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等性状有着很强的相关,可以利用间接的方式进行改良。
影响目标性状选择的因素

猪场的定位
猪场受到不同的因素推动而建立,可能是被良好的养猪行情所吸引,也可能是社会文化需要,或者受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众所周知,国外“良种猪”由于其生长快、瘦肉率高及出栏率高等特点而受到养殖户欢迎。养猪行情较好的时,养殖户想尽快获得效益,因此,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猪场,选择目标性状应该以与经济效益有重要联系的性状为主。